重慶市中醫學會banner

中醫源自生活 妙法出自常識

來源:重慶市中醫藥學會     時間:2019-01-23 09:13:55

中醫源自生活 妙法出自常識

中醫藥會員之家 今天




常常感嘆于中醫的樸實無華,因為它源于生活,與人們的飲食起居息息相關,就像風過無痕,雁過無影,樸實到近乎讓你感覺不到。想想平素喝碗姜湯,蒸個雪梨,煮點綠豆湯,喝點開水發發汗,喝點淡鹽水消消炎,這些誰人不熟悉,可有多少人想過,這些竟是不知不覺之中應用了中醫中藥。


除了取材于生活,中醫很多的治療方法也根源于生活常識。筆者有幸隨診朱惠蓉,一年來,最大的收獲就是要做個生活的有心人。從生活中找治療方法,在生活中體驗中醫的博大精深,可謂別有一番滋味。


一、“提壺揭蓋”巧通便


曾經有這樣一位患者,男性,63歲,“乙狀結腸癌術后3個月余”出現腑氣不通,大便秘結,腹痛腹脹明顯,曾多方服藥(中藥和西藥效果均不顯著)。自訴西醫診為“術后腸粘連”,沒什么好的辦法,建議服用中藥而來診。查其病史,所服之中藥均以健脾、通便為主,配合部分扶正的藥物。


朱氏辨證后,處方如下。


孩兒參15g,白術10g,茯苓15g,生薏苡仁30g,陳皮9g,半夏12g,紅藤15g,野葡萄藤15g,白芍藥15g,甘草9g


細思上方,并無特別之處,均為健脾化濕,外加通利、緩急止痛等中藥,其實關鍵之處方還沒出來。接著處方:


杏仁9g,魚腥草30g,桔梗6g,防風9g,黃芩9g,桑白皮30g,紫菀9g,款冬花12g


看來朱氏是從肺論治,肺與大腸相表里,朱氏是通過宣肺來通便。


筆者試著去診患者脈,只見其脈象右寸洪大有力,明顯比其他各部脈象來得明顯。


再看舌象:舌紅,苔黃膩。癥狀時有咳黃痰,自覺氣急,常伴有胸悶,是典型的痰熱壅肺的表現。


通過清熱宣肺,一方面化解肺中之痰熱,另一方面也能達到提壺揭蓋以通便的目的。


再看效果:2個星期后來復診時,患者大談果真靈丹妙藥,5劑后諸癥緩解,大便得下,暢快淋漓,現在連氣急、咯痰的癥狀都幾乎沒有了。


其實“提壺揭蓋”源于民間的生活常識,意思是打開壺蓋,放進空氣,以利壺中水從壺嘴暢快地流出。中醫重視取象比類,本例中就是運用相同的思路來達到通便的目的。


二、邪有出路


邪氣居于體內,治療上朱氏從來不強調一味的正面用藥來與邪氣抗衡。所謂寒者熱之,熱者寒之,只不過是一些粗淺的治療方法,臨床并不是那么容易奏效的。打個比方,就像一條兇殘的惡狗進入一個整潔的房間,關門打狗是常規的想法,但是在打狗的同時,我們勢必會讓原本整潔的房間變得凌亂不堪,甚至讓房間的各種家具、飾品遭到破壞。既然這樣兩敗俱傷,那何不來個圍三缺一,引狗外出呢?將狗引出的同時,也讓整個房間得以保全。


臨床有這樣一位患者,男性,67歲,胃癌術后經過多次化療?;颊邅碓\時,訴便意頻頻,大便溏薄,次數一日達七八次,呈水樣,便出不爽,腹脹明顯,乏力,泛酸口苦,納谷不香,夜寐差。中西藥服用不少,效果均不明顯,瀉未止,腹脹更甚。追問病史,患者所服之藥均以健脾止瀉,收斂固澀為主。然査起舌苔脈象,見其脈象如潮,舌苔黃膩,朱氏提筆處方如下:孩兒參15g,生白術10g,茯苓15g,生薏苡仁30g,黃連6g,吳茱萸6g ,菝葜15g,藤梨根15g,山慈菇6g,白花蛇舌草30g,夏枯草15g,蓮子肉9g。


這些藥本也無特殊,辨證是以健脾為主,主方當為四君子湯加減,加上患者口苦泛酸,考慮為肝氣橫逆犯脾,予以左金丸,同時佐以清熱解毒抗腫瘤之品。接下來處方:


柏子仁12g ,棗仁9g,瓜蔞皮15g,香櫞9g 。


這顯然是反其道而行之,不僅不止瀉,還另與滑腸之品,同時佐以香櫞行氣助排。處方最后又予補骨脂24g,防風炭9g,炒谷麥芽各15g,是為防止患者年邁久瀉傷正之用。


綜合所處方藥,很明確,全方的重點并不是在于止瀉,而是通過辨證,認為患者諸癥屬邪氣盤踞腸道,以致腑氣不通所致,腹瀉多次乃為假象。治療上當以驅邪外出為主,所謂“通因通用”是也,收斂固澀實有閉門留寇加重病情之嫌。患者再診時,訴初服藥后,大便次數不減反增,但是腹脹漸緩,近日覺諸癥好轉,喜不自禁。


三、“釜底抽薪”巧平喘


前面講到“提壺揭蓋”,是肺與大腸相表里理論的運用,關于肺與大腸相表里的理論運用還有另外一種,那就是“釜底抽薪”。所謂釜底抽薪,意思就是把鍋底下燃燒的柴火抽走,鍋里的湯就不會再滾了。


一個男性患者,72歲,肺癌術后,放化療多次?;颊邅碓\時,訴近期喘粗氣急時作,咳嗽少痰,腹脹明顯,問起大便,數日未行。查其前期服藥,皆從肺論治。朱氏處一小方,小承氣湯為基礎,意在通過通便達到緩解肺內癥狀的作用?;颊咴僭\時所訴證情變化皆同預言。


中醫起源于民間,治療方法也通于自然規律,我們在學好中醫基礎理論的同時也該做個生活的有心人。大自然賦予我們生命,同時也會給我們延續生命的指示,關鍵在于我們能否發現。


作者:楊瓊

來源:中醫書友會


c0m黄片在线视频